2022-10-30

淨零排碳對製造業供應鏈的影響

淨零排碳

淨零排碳不再是口號,相關法規陸續開跑

什麼是淨零排放 (Net Zero)?

指的是在特定一段時間內,全球人為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扣除人為移除的量等於零。所以淨零並不是不排放,而是盡力讓人為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極小化。要阻止地球持續升溫,其中一大關鍵就是要在2050年以前,將全球碳排放要降至2005年的水準。

近日參加由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舉辦的 2022 年數位綠色雙轉型聯合成果展,了解到國家已經制定一些法規,強制要求企業配合淨零碳排,保護地球,最快 2023 年,就有一波上市櫃公司得完成金管會要求的碳盤查。

意味著,各行業都得做出一些調整來合規,包括製造業及緊密相連的供應鏈。

淨零排碳

活動當天,看到一些公司已成為先驅,把 ESG 的精神深植於企業文化中,尤其他們都是中小企業,憑著有限資源卻不畏響應這麼大的議題。其中美科實業讓我印象深刻,永續長的分享,讓我感受到該公司核心理念,是如何塑造文化影響員工,進而發展國際認同的永續品牌,覺得感動!

淨零排碳
淨零排碳

製造業面臨的要求與難題

話說回來製造業,因應政策,製造業將面臨以下問題:

法案強制碳盤查查驗門檻

擴大納入「間接排放」的用量,用電量也要納管。依照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GHG protocol ),盤點企業碳排可分為三類,分別為範疇一、二、三。

淨零排碳
圖片來源:玉山銀行永續學院
  • 範疇一:企業生產過程中直接排放的溫室氣體,如:製造水泥、燃燒燃料等。
  • 範疇二:企業生產過程使用外購能源(電力、熱或蒸氣)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如:企業使用台電燃煤發電提供的電力產生的碳排。
  • 範疇三:商業活動的間接排放,非屬自有或可控制產生的排放,如租賃、員工通勤、企業向上游購買產品產生的碳排,或出貨下游運輸產生的碳排。

要達成節約能源目標

800KW以上(契約用電容量)用電戶,須訂定節約能源目標及執行計畫,規定每年節約1%

用電數據仰賴人工

用電數據多數還是採用人工抄表,數據不易統計、耗費大量人力和工時

延伸的剛性需求

淨零排碳
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由於法規強制盤查,更具體訂出目標,製造業必須擬定計畫達標,以前 nice to have 的事,現在都是 must have。上市櫃大廠將要求供應商提供製造碳排報告,其服務或設備的碳排量也將納入供應商評分標準

從台積電、日月光、富士康、智邦科技等大廠紛紛邀請供應鏈群起響應,可看出這不是假議題,而是盡己所能減緩嚴重的地球暖化。

身為製造業供應鏈一份子,剛性需求就是建立碳盤查系統,能順利交出客戶要的數據。

雖然供應鏈感覺像是被推著前進,被強迫合規,但早起鳥兒有蟲吃在這裡一樣適用。提早響應淨零排放的附加價值也讓企業本身更有競爭力,在財務面,和銀行資金調度,在條件審核上加分;在業務面,能以數據掌握能耗成本,獲取大廠接單優勢,一樣是賺錢,賺綠金反而一舉兩得!


台灣科技大廠如何響應淨零碳排?

請參考以下外部文章:

掀起永續漣漪,日月光從自身做起,率領供應鏈群起響應

台積電高標準節能減碳,激發出供應鏈潛力

看見綠色革命,鴻海端出哪些減碳策略讓地球從零出發?

公司文化結合業界經驗,智邦從改善製程開啟減碳之路

請我喝杯咖啡吧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PeiYing Tsai
author
愛藝術,喜歡以科技解決問題的數位產品設計師。 堅持信念,任何困難事,必有搞定的一天,Just try it! 隨手紀錄日常學習到的知識心得,希望對妳/你有幫助。
coffee-cup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