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4

【閱讀心得】與成功有約(秘密版) -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與成功有約 -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與成功有約 - 在講什麼?

與成功有約(秘密版) -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作者是西恩·柯維(Sean Covey),內容是受父親史蒂芬·柯維(Steven R. Covey)啟發。這本書目的是希望協助讀者在各個生活層面提高成效和綜合能力,從而達到自我成功和成長。柯維精心研究了高效能人士的特質,總結七個習慣,希望我們能夠將這些習慣應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實現自己的成功。

圖片來源:Freepik

為什麼要讀這本書?

去年在練硬筆書法,與成功有約就是我每週二會閱讀並寫下金句的選書之一。會閱讀這本書的動機是它的書名副標題: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不同,但要達到水準以上的成就,必定有值得學習的特質,但當時抱著練字成分居多,對內容沒有太深的體悟。

直到兩週前聽 Podcast (How to 人生學), 剛好劉軒跟吳淡如在導讀這本書,讓我又想重讀一次,反思書中提到的七個習慣,那些我已經有在做,還有什麼地方可以再努力?

與成功有約 -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什麼是高效能人士的七大習慣 ?

在開始介紹七個習慣前,我想先談一下效率與效能的區別,我認為兩者明顯差異在於快與慢,我們常講一個人做事很有效率,意旨完成任務的時間比預期快,一天內能完成的事越多越好。但過度重視效率,容易對人都講求速成,因為急,我們會失去與對方好好講話傾聽的耐心,反而壞了人際關係。而 Steven 歸納以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正好給我們哪些事該講求效率,與人相處要重視效能的指引。

  1. 主動積極: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我們不是環境、遺傳教養的受害者,請以自己的影響圈為生活重心。
  2. 以終為始:明確目標,並以目標為導向進行計畫和行動。
  3. 要事第一:善於識別並分配時間與精力,專注於最重要的事情。
  4. 雙贏思維:與他人合作共贏,以實現共同目標。
  5. 知彼解己:先尊重和傾聽他人,再表達自己的觀點和需求。
  6. 統合綜效:積極與他人建立合作關係,共創更大的成功。
  7. 不斷更新:持續學習和成長,使自己在各方面保持競爭優勢。

分別看完七個習慣的解釋,覺得和禮記大學篇講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前三個習慣著重於把個人生活活得更有效能。其次三個是與他人的互動,公眾的成功在於扮演不同角色,例如:家長、配偶、朋友、同事、領導人等…都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最後不斷更新的習慣,則是對前六個習慣持之以恆,並接納新知。具體如何實踐,可參考我整理的心智圖(How-如何養成七個習慣)

與成功有約 -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七個習慣如何發揮效用?

我喜歡 Sean 這本秘密版的編排方式,書中針對每個習慣都以提問的方式,讓我可以先思考,再看 Steven 在原著的建議,而不是一昧輸入,多了互動,閱讀起來更有意思,接下來就講幾個自己覺得特別有用的習慣。

個人生活面

在上一段落提到,與個人生活有關的習慣有主動積極、以終為始及要事第一。的確,這三項對於一個人尤其心理健康太重要了!


A side profile of a woman in a russet-colored turtleneck and white bag. She looks up with her eyes closed.

"請自問:我說出口的話,是否顯得我像被害者?"


想一想,你有常把這些話掛嘴邊嗎?我辦不到、我不得不、我被誰氣死了、都是你害的..等等消極負面的用語。如果是,代表你自視為環境的受害者,需要做出改變。被動消極的言語會變成心理暗示,講多了催眠自己就會弄假成真,漸漸我們怨天尤人,覺得受到迫害,失去鬥志活力。
試試看,從今天起,刻意用這些話開頭:我決定要、我可以做、我能夠,主動積極的字眼,可以讓我們感覺更強大,也更有行動力!這部分我自認有做到,不輕易說辦不到,因為我相信一定有辦法,只是我還不知道,只要有機會嘗試就去做,這種思維無形中都在強化我的樂觀及自信心,也讓我的人際關係受惠。

再來是以終為始及要事第一,是兩個攸關效率,許多生產力書籍都會提到的觀念。大多數人在規劃事情比較隨性,走一步算一步,結果不對就打掉重練,浪費許多無謂時間,以終為始的習慣就是要終結這種沒效率的做法,明確產出目標就像指南針,定位好了,接下來會少走很多冤枉路。要事第一,我學到所謂 "要事",以艾森豪矩陣來看,並非重要又急迫的事,而是在第二象限:重要但不急迫的事,這一區的事持續做,才能積累高效能的底氣,例如:學習、創意思考、擬定重要目標。這些任務在行事曆必需安排固定時間執行。

人際關係面


A side profile of a woman in a russet-colored turtleneck and white bag. She looks up with her eyes closed.

"請自問:匱乏的想法(Scarcity Mentality)在哪裡妨礙到我獲得最佳成果?"

"請自問:我聆聽是否只是為了回應,而不是為了理解對方?"

"請自問:我是否對從差異中學習抱持開放的態度?"


書中提到,有助於人際關係發展的三個習慣是雙贏、知彼解己並且要統合綜效。上述三個問題,我思考之後,認為自己在人際關係沒有遇到太大困難是因為利他思維,不只注重自己的成功,也同樣重視別人的成功,和人溝通我會讓對方多說,我多聽,重視對方需求且歡迎差異。大家合作創造彼此 1+1 > 2 的成就,過程很棒。這三個習慣是要修煉我們的修養及待人處世態度,不追求效率,落實在每一天,人脈存摺會越來越豐碩。

反之,背離這個準則,也意味著與成功背道而馳。

像是跨部門合作專案,如果各部門自掃門前雪,有問題總在互踢皮球,就算贏了面子,專案做不好,客戶難道只會怪罪另一部門同事嗎?不,其實是整公司輸掉客戶的信任。場景換到兩人在討論問題,其中一人喋喋不休,不給對方講話的機會,看似氣勢凌人主導場面,但問題真的有解決嗎?不,其實輸掉對方對你的尊敬。在給予這本書有深入探討為何世界知名的成功人士是給予者而不是自私的索取者,因為無私和助人為樂的態度,可以和人建立信任、合作和良好的人際關係,這些都是成功的關鍵因素。

不斷學習是養成七個習慣的關鍵

書中提到的最後一個習慣,我認為也是最重要 - 必須日復一日提升自我。


A side profile of a woman in a russet-colored turtleneck and white bag. She looks up with her eyes closed.

"請自問:我是否每天都花時間更新自己的身、心、智、靈?"


我還沒辦法每一天都做到,但隨著年紀增長,尤其意識到健康的重要,再怎麼忙,都要抽出時間運動,除了有益健康,心情也放鬆許多。此外,透過閱讀,不求長智慧,但期許自己更沈穩,看事情的視角較多元客觀,這就呼應到作者講的:做例行更新身、心、智、靈,是養成七個習慣的關鍵!

結語

當我每週二在看這本書,認真思考作者提問,腦中真的冒出很多畫面,一些過往經驗,若有重頭來過的機會,我的情緒及應對又會如何?探索自己的過程不太舒服,會自我懷疑,當能笑看過往的不成熟,也就代表自己成長了。

為什麼培養這七個習慣有機會成為高效能人士,離成功更近?我認為是因為這些習慣聚合成為一個無價的資產叫信任,我們要相信自己才能把事情做好,別人要相信自己,才願意委以重任給我們舞台發揮價值,古人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亦基於此。

推薦有緣看到這篇文章的你,買下這本書,吸取原著的濃縮版,每天看十分鐘反思問題,讓自己更有行動力!

什麼是成功?這是個大哉問。書中有一個建議我覺得超有畫面,對自己的人生目標都清晰起來了🥸
當我們離世,蓋棺論定時,你希望聽到親友對你的追悼詞時什麼?才是你心目中真正渴望的目標!美劇 Not Dead Yet (老娘還沒死) 第一季第三集就剛好是這個劇情,女主角的高中同學生前是網紅,為了拍美照不慎掉落懸涯,女孩生前為了按讚數而活,以為受人追捧就是她的目標,殊不知死後她的告別式沒人致詞,大家只顧著玩樂,女孩不禁難過心酸起來 … 認清她是為了虛榮心在過日子,根本不是她人生的目標,懊惱也為時已晚了 😞

附錄:心智圖

5 分鐘了解這本書

下載心智圖版閱讀心得

與成功有約

Mind Map 

請我喝杯咖啡吧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PeiYing Tsai
author
愛藝術,喜歡以科技解決問題的數位產品設計師。 堅持信念,任何困難事,必有搞定的一天,Just try it! 隨手紀錄日常學習到的知識心得,希望對妳/你有幫助。
coffee-cup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