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覺得要有自己的事業,只有它是永遠跟著自己的資產,不管在公司職務多高多賺錢,另一半對你多好,但沒人保證永恆不變。
這本書的作者于為暢是我 Follow 很久的部落客,還有他早期自掏腰包出版 "網路強人會" 的親筆簽名書,他是一位值得在網路經營個人品牌方面學習的對象,對於這次談的一人公司的觀點,也讓我獲益良多,更篤定自己的方向沒錯。
對我來說,這是成家後更有感的題目。現在透過網路,許多網紅、創業家已成功證明這是無庸置疑的可行方案!知識經濟是未來的趨勢,如果我們有一技之長,更要把握機會當先行者。一開始不要想太多,無私的分享知識,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當專業內容吸引到部分族群的注意,之後建立品牌(行銷)是很自然的事,有了個人品牌等於打通被動收入渠道,隨時透過文章、影片等...數位資產賺錢、賣數位課程,而這些內容還可以自己分配時間完成!
常聽說一句話:可怕的是厲害的人比你更努力!
勤勞不是資質平凡人的專利,許多高成就的人不但聰明,也持續努力。現在資訊氾濫,要抓住網友的眼球更有挑戰性,所以,持續創作是必要的,我們要盡可能記下生活中的一閃而過的點子,儲存為靈感的來源,因為創意不會隨傳隨到!
作者在書中分成八大階段,我簡化為三大階段:察覺期(Awareness) -> 參與/訂閱期 -> 轉換。
在察覺期,重點是要讓訪客認識你,所以要積極主動曝光,例如投放廣告、文章標題或內容刻意涵蓋某個關鍵字、在 TA 常逛的網站活動留言、參加實體活動。
在參與/訂閱期,重點是要開始與訪客有互動,留資料。可以提供一些實用的內容,多花時間回覆網友的留言,最好能以對方舒服的方式取得聯絡管道,例如留 Email 就可獲取免費體驗。
在轉換期,重點是對方已信任你,願意掏錢買服務,一開始或許透過一些促銷加速轉換,售後提供好的服務,提高對方回購率或轉介的意願。
重點是,在頭兩個階段不要急著過度推銷自己,反而讓人覺得過度商業化,謹記初衷:一切以幫助人解決問題為出發點。
先摘最低水果 - 演講收入。
作者講得很好,每個產業都有人想求進步,如果自己在某個領域有利基點,對這樣的邀約要多多益善,當免費廣告曝光,也是練功的機會。成效好的話,很自然也會繼續往上摘,往公開招生或企業內訓之路前進。
做人成功重要於專業能力,以回覆顧客問題來說,願意耐心回應大家的問題,除了累積數位資產,對個人品牌加分,也是確保自己少了公司保護傘,還有競爭力!
最後,至高境界就是靠品牌名氣 - 變代言人,推薦什麼產品都有人買,揪團購也可以變現。
作者在第三章節花很大篇幅在探討內容行銷,也就是文案。自己也很認同文案的威力,寫得好,就算沒看到東西也會好想買...死的都說成活!
因此,文案撰寫的能力值得好好投資,學著說故事來感動人,避免生硬的闡述商品功能。這也回到個人品牌的核心價值:解決別人的問題。文案要根據 TA 樣貌,提及他的痛點,而我們可以如何改變,Apple 就超會的啊...每次看他們家廣告,我腦波就瞬間被削弱。
創建個人品牌是很美好的未來。但我相信許多人迫於現實的壓力,承擔不起收入不穩定的風險,因為前五年可能都在熬。
看完這本書很大的感觸是有底氣可以支撐自己走這條路不容易,要惜福。抱持著幫助別人的心,我有動力走下去,一人公司是努力的目標,有了品牌可以影響、幫助更多人,又能維持生活品質,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