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謝孟恭是台灣的Podcaster,2020年2月起開設並主持 Podcast 節目《Gooaye 股癌》,談論投資理財與股市分析。
這本書探討:理財資訊氾濫,反而讓我們失去判讀能力,作者的目標是讓我們透過多元理財思維,在不同的情境做出合理的判斷。他從以下幾個主題分析,希望之後投資人面對多變的市場,能跳脫非黑即白思維,處變不驚,看見無限大的價值。
慕作者之名,知道謝孟恭是因為在 2020 年他的 Podcast(股癌)爆紅,雖然我沒有定時 Follow,但也會好奇大家這麼愛聽,這個人一定有什麼獨特觀點
所以看到他出這本書,就決定從圖書館借閱,期待從中學習到新的理財觀念及具體行動方案,也對比現在自己的理財方式,有和作者 overlap 到嗎?如果有那很好,如果沒有,差異處在哪裡呢?
接下來就分享我認為不錯的內容。
ETF 是指數股票型基金(exchange-traded funds,簡稱 ETF),或稱交易所交易基金,是一種在證券交易所交易,提供投資人參與指數表現的指數基金。對於小資族來說,我認為第一名好處應該是可分散風險,因為它可以一次投資一籃子的標的,避免單一個股大漲大跌的風險,降低波動性,上班不用一直看盤,心情像在做雲霄飛車,影響工作效率,本末倒置。其次是,ETF 15 年來大盤勝率高達 92%,以追蹤美國前 500 大企業績效的 Voo 來說,績效連續10年打敗 85% 的主動型基金經理人。最後一點是可以享受複利的豐厚報酬,適用於長期投資。(延伸閱讀:ETF的優缺點)
ETF 本質終究是投資股票,如果遇到現在股市波動比較大的時期(俄烏戰爭、各國通膨升息等因素導致),可以配置債券來降低波動。
只想投資台灣市場,可以考慮元大台灣50(代號 0050),追蹤台灣50指數,買進台股內市值前50大的公司,並逐季調整持股。同樣一筆 50 萬預算,以今天台積電的市值,買一張都不夠。如果是買 0050, 不但沒有低消一張的困擾,還可以同時持有台積、鴻海、聯發科等大咖的股票,達到分散風險,穩定收益的好處。(延伸閱讀:了解更多元大台灣 50)
要是還想進軍國外市場,VOO, VTI, VXUS/VEU 都是不錯的安全牌。
追蹤 S&P500指數,這些股票都是美國市場上最著名、最賺錢的大型公司(大型藍籌股),
包含GOOGLE、蘋果、Amazon、FB、微軟等知名公司,是相當安全的股票,因為這些大公司不太可能倒閉。也因這些股票規模已相當大,獲利也不太可能大幅增長,較適合想穩定的投資人選擇。
(延伸閱讀:VOO值得投資嗎?)
代表整個美國市場,跟蹤 CRSP 美國整體市場指數,是全球十大 ETF 之一。
(延伸閱讀:VTI值得投資嗎?)
投資美國市場以外的全球已開發與新興市場。
(延伸閱讀:VXUS值得投資嗎?)
其實,漲多不一定必跌,跌深不一定反彈。
我們要了解市場的隨機性,盡能力範圍了解一家公司的基本面,可以注意的對象特質 - 護城河夠深嗎?
有時我們太過瞭解成本,反而忽視事物本身所能創造的價值。
莊子曾說:同樣是防凍傷的藥,有人拿去賣給在河邊洗衣的人,賺取微薄之利。
也有商人選擇重金買下,獻給跟鄰國交戰的越王,讓將士在寒冬靠水戰奇襲,商人因此被分封受賞。
夫子固拙於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
延伸閱讀:商人的凍瘡藥 助吳伐越立下奇功
請收起股市表現不佳時的焦慮情感,大盤有漲有跌,本來就是股市正常現象。
由 AI 分析歷年數據,可以預測出 - 每當恐慌指數(VIX)居高,是不錯的進場時機。
以下圖 S&P 500 vs VIX 可以看出,市場恐慌時 VIX 指數升高,同期 VOO 的股價幾乎都下跌。上一段落也提到,股市波動是正常現象,恐慌指數(VIX)居高是不錯的入場時機,是因為股價落在相對低點。
改變世界的企業股票很大比例是在成長型股票。顧名思義,這類型的股票發展速度快,淨利潤以每年 30%-50% 增長,但市場競爭激烈,經營風險較大,獲利就是大賺,失敗也是大賠。
成長股要買的是未經驗證的商業模式,著眼未來的巨大獲利。過去十三年,成長股表現明顯超過價值股,不過由於成長股商模未經驗證,屬高風險投資,因此作者也提醒要分散投資喔!
延伸閱讀:成長型股票是什麼?常用的成長股觀察指標及ETF有哪些?
閱讀灰階思考的動機是從中學習到新的理財觀念及具體行動方案,對比現在自己的理財方式,有和作者 overlap 到嗎?如果沒有,差異處在哪裡?整體來說,是有收穫的。
Overlap 的地方就是 ETF, 我相信大盤的勝率還是高,不管多厲害的基金經理人,操之在人總有風險,我把信心放在整體市場表現上,兼顧債券避險,目前資產也的確包含 VOO 及 VGLT。差異的部分,應該就是美國市場外的投資,但我認為這不急,以目前預算,專注投這兩股也夠了,小額分散標的不會更好,可能有損益相抵,不賺不賠的狀況,那~我是投資心酸的喔?又不是玩大富翁😅
另外,學到兩個觀念,一是 VIX 攀升通常代表市場相對低點,是不錯的進場時機,原來有這個科學的方式做判斷。其次是用投資來參與改變世界,買成長股是具體可行方案,我樂於學習新事物,背後驅動的原因也是想透過改變讓週遭一切更好,看到這點我很有共鳴。
So, 書看完我要執行兩件事:養成習慣觀察 VIX 指數,投資成長型 ETF。又快到我一季投資一次美股的九月,這兩件事剛好可以搭上這一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