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閱讀 Growth.Design 第 27 期案例分析,分享的主題是 The Psychology of Clubhouse’s User Retention (...and churn). 以一個 App - Clubhouse ,來講解使用方式較前衛的聲音社交,大部分的人都不熟悉它,對它的應用情境想像有限。這時候應該扮演起教育市場的角色,在 App 使用體驗上要有更細膩安排,讓用戶一試成主顧。
以下分享我學到的三個觀念:
以 Club house 來說,加入聊天室,不知道貿然加入會怎樣?會中斷進行中的談話?還是進去就要發言?
使用者很有可能因為這樣就不敢進去。如果在頁面上有明顯提示:別擔心,隨時可以旁聽進出,產品體驗上會好很多。
Club house 是邀請制,所以有推薦朋友的功能無可厚非,但顯示的時機應該在知道用戶已經加入過聊天室,或用了好一段時間,親身試驗才能做個負責的推薦人。
而 App 卻不管這些要素,一登入就跳出還剩下幾個邀請額度,有點莫名其妙。
我們習慣的廣播,任何時間點進去聽都需要花一點時間進入狀況,也不知道之前在講什麼?
Clubhouse 隨意進出聊天室的機制很像廣播,但有別於廣播是單向輸出的平台,Clubhouse 是聲音社交平台,既然是社交,幫助訪客很快跟上話題內容很重要,否則不知頭尾很快覺得無聊便離開了。
👉 觀看完整案例賞析 :The Psychology of Clubhouse’s User Retention (...and churn) (Story Duration: 5 min)